您的位置:首頁 >旅游 >

北非后花園馬拉喀什:赭紅之城 像是一部奇幻電影般展現(xiàn)在眼前

2019-06-14 15:36:54    來源:網(wǎng)易旅游

老城門之一阿格諾門(Bab Agnaou),建于阿爾摩哈德王朝時期。

老城門之一阿格諾門(Bab Agnaou),建于阿爾摩哈德王朝時期。

赭紅之城馬拉喀什,總像是一部奇幻電影般展現(xiàn)在眼前。

赭紅之城馬拉喀什,總像是一部奇幻電影般展現(xiàn)在眼前。

赭紅之城、南方珍珠、北非后花園……當這幾個關鍵詞集合在一起,幾乎所有游人都能迅速搶答出這是馬拉喀什。這樣一個有著鮮明面孔的摩洛哥城市,帶著些許中世紀的氣質(zhì),富饒又貧窮著、保守又開放著、嘈雜又寧謐著;神偷和阿訇在小巷中擦肩而過;戴著黑瑪爾的穆斯林女性與穿著吊帶熱褲的歐洲姑娘相視一笑;街頭的老爺車驚了送貨的驢車,驢子的叫聲在條條巷子中擴散開去,引逗的剛剛放學的孩子們,在夕陽中笑出了金色的光芒……

阿格諾門。

阿格諾門。

馬拉喀什有著異域的浪漫。

馬拉喀什有著異域的浪漫。

正是這種豐富和混雜,使得馬拉喀什成為了無數(shù)游人反復前往的目的地,不斷的深入到街頭巷尾探險,同一個目的地,竟然每次都是全新的體驗。

Chaima在為大家講解阿拉伯文字藝術。

Chaima在為大家講解阿拉伯文字藝術。

抵達馬拉喀什首日,迅速打卡完各式網(wǎng)紅景點后,想要更深入了解馬拉喀什文化的我們,在愛彼迎發(fā)現(xiàn)了剛剛上線的“多天探險體驗”產(chǎn)品,熱衷于嘗鮮的一行人,果斷預定了馬拉喀什體驗達人Chaima帶隊的行程。Chaima是土生土長的馬拉喀什人,供職于Rustic Pathways Foundation,這是一家致力于解決全球重要發(fā)展問題的非營利組織,體驗產(chǎn)品的收入也都會用于發(fā)展滯后社區(qū)的改善。Chaima個人也一直積極踴躍地回饋社區(qū),并堅信跨文化交流能夠增強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和聯(lián)系。她帶隊的產(chǎn)品中,香料體驗課、阿拉伯書法體驗課、阿特拉斯山脈遠足……無一不傳達著深入交流的理念。

Chaima帶領游人拜訪sbiti村子里的老者。

Chaima帶領游人拜訪sbiti村子里的老者。

于是,后面幾天的行程,我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Chaima,一行人充滿了期待和安心,畢竟,“咱在馬拉喀什有人了!”。

馬拉喀什

扎入市井,做一個地道的“俗物”

游走在馬拉喀什,本就如置身于《天方夜譚》的字里行間,其間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非麥地那(Médina)莫屬。

麥地那特指摩洛哥城市內(nèi)的古老城區(qū),與具有歐洲風格的現(xiàn)代化新型社區(qū)不同,馬拉喀什的麥地那內(nèi),保留著赭紅色的阿拉伯民居、猶太民居,身著吉拉巴(Djellaba,摩洛哥人穿著的寬松長袍)、腳踩巴布什鞋(Babouche Slipper,也被稱作摩洛哥拖鞋)的老人趕著驢車晃晃悠悠的駛過,古意盎然。

德吉瑪廣場位于麥地那的西南端。

德吉瑪廣場位于麥地那的西南端。

德吉瑪廣場(Jemaa-el-Fna,被游人親切的稱作“不眠廣場”)則如一顆璀璨的寶石,閃耀在麥地那的西南端。這里可謂是摩洛哥最著名的廣場,1985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目錄,又于2001年被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目錄。這里從17世紀開始,便成為了民間演出的聚集場所,耍蛇人、訓猴人、雜耍藝人、說書人、算命的老者……像是穿越了數(shù)百年而來,與各式小攤販的叫賣聲混雜著,在夜市攤蒸騰起的煙霧中,與每一位游人產(chǎn)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欣喜、驚奇、懷疑、戒備、憤怒、依依不舍……這里幾乎能喚醒每一種情緒,時刻濃烈著、炙熱著、混亂著、迷人著。

貓咪在麥地那內(nèi)隨處可見,已然一幅主人姿態(tài)。

貓咪在麥地那內(nèi)隨處可見,已然一幅主人姿態(tài)。

麥地那內(nèi)的每一條小巷交錯相通,對于初來乍到的異國游人,幾乎毫無章法可言,一旦走進小巷,就像走進了一座磁場,能讓頭腦中的方向感瞬間迷亂。

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

好在我們有活地圖Chaima。在她的帶領下,一行人穿過德吉瑪廣場,一頭扎進巷子深處,越過“層巒疊嶂”的巴布什鞋、吉拉巴、羊毛毯、彩繪陶盤、精雕銅盤、塔吉鍋、編織罐……一股層次豐富的異香撲面而來,喚醒了我們因為信息量太大而過載的大腦。

馬拉喀什

眼前便是大名鼎鼎的Herboriste du Paradis了。這是馬拉喀什人推薦的最正宗的香料店之一,店內(nèi)堆擺滿了各式叫不上名稱的香料山,穿行其間,會覺得自己像是一位等待被神啟的魔女。手捧一杯熱氣騰騰的薄荷茶落座后,藥劑師模樣的店員便會開始一堂關于香料的公開課。

在摩洛哥,幾乎萬物皆可為香。

在摩洛哥,幾乎萬物皆可為香。

摩洛哥自古便是香料王國,早在公元九世紀,就開始向隔海相望的西班牙出口香料。常見的有番紅花、阿特拉斯山雪松、摩洛哥玫瑰、茴香、姜黃、豆蔻等植物類香料,當然,還有琥珀、綠松石、各式彩礦、動物皮毛等等,幾乎萬物皆可為香,不勝枚舉。

TIPS:馬拉喀什打卡景點

當然,對于第一次到訪馬拉喀什的游人,著名的景點也是不容錯過的,大概需要預留兩天時間,來一一拜訪。

→庫圖比亞清真寺Mosquée Koutoubia

馬拉喀什

作為阿爾摩哈德朝代的典型宗教建筑,庫圖比亞清真寺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高聳的燈塔,成為北非最美麗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始建于12世紀,設址于原紙張集市,寺名也由此而來。寺內(nèi)由17道柱廊組成北非最大的祈禱廳之一,可同時容納2萬名信徒。燈塔高77米,四面外墻的雕花及碑銘裝飾均不相同。

在清真寺圍墻外踢足球的少年們。

在清真寺圍墻外踢足球的少年們。

作為市區(qū)的最高建筑,庫圖比亞清真寺儼然成為馬拉喀什的城市標志。不過庫圖比亞清真寺只對穆斯林信徒開放,旅人只能在外部欣賞這座美麗建筑。

→本約瑟夫神學院Médersa Ben-Youssef

馬拉喀什

這座宗教建筑始建于16世紀,近4個世紀以來接待了來自馬拉喀什之外的無數(shù)宗教學徒,132座房間最多可容納900名學生。神學院結合了安達盧西亞和阿拉伯風格,建筑構造極為對稱,奢華的雕花與馬賽克也無不展現(xiàn)宗教在阿拉伯歷史上的神圣地位。

→馬拉喀什博物館Musée de Marrakech

馬拉喀什

博物館設在一座建于19世紀的行宮內(nèi),常年展示摩洛哥歷史文物,包括各時期瓷器、首飾、服飾等,以及摩洛哥當代藝術作品。博物館建筑本身為典型的摩爾藝術建筑,其巨大的庭院尤為特色。

→馬若雷勒花園Jardin Majorelle

馬拉喀什

20世紀初期,法國畫家杰克馬若雷勒(Jacques Majorelle)在馬拉喀什定居時,買下了這塊土地。最初,這只是一片簡單的棕櫚地。癡迷于園藝的Majorelle在建造畫室別墅后,開始按照自己喜愛的伊斯蘭風格結合熱帶風情打造這座阿拉伯式的印象派花園。

馬拉喀什

很多年后,一次偶然的參觀讓法國時尚大師伊夫圣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愛上了這座花園,于是和他的愛人,在1980年買下了它,并逐漸將其改造成現(xiàn)在人們欣賞到的繁盛景觀。馬若雷勒花園占地約12公頃,種植了超過300中的珍稀植物。園內(nèi)還設有馬拉喀什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包括伊夫圣羅蘭的收藏品以及大量珠寶、繪畫、瓷器等。

→YSL博物館

馬拉喀什

圣羅蘭的同性愛人Pierre Bergé,在他死后為他建起的這座博物館。由愛馬仕家族御用私宅設計團隊設計。建筑使用的是摩洛哥當?shù)氐牟牧?,如玻璃磚、月桂樹和橡木。外觀則是是用當?shù)貍鹘y(tǒng)紅陶和建筑技藝,對布料的紋路和編織首發(fā)進行模仿。館內(nèi)設有400平方米的永久展覽空間,和150平的臨時展廳、禮堂、書店和咖啡廳。展示的內(nèi)容,包括了圣羅蘭各類創(chuàng)作檔案,從設計稿、到各式高級成衣,幾乎是法國近代高級成衣史的一道縮影。

→馬拉喀什攝影博物館和視覺藝術博物館

馬拉喀什

攝影和視覺藝術博物館目前位于El Badii Palace的中心。有很多摩洛哥當代藝術家作品在這里常年展出。博物館旨在激發(fā)人們的好奇心,促進摩洛哥攝影和視覺藝術的發(fā)展,這些藝術現(xiàn)今仍然受到很多阻撓。為了符合國際標準,該博物館已經(jīng)申請基金,由建筑師大衛(wèi)普菲爾德設計,并重建和擴大其面積到大約6000平方米,將來會展覽更多的藝術作品包括建筑、設計、新聞攝影、時尚和文化相關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作品。

關鍵詞: 北非后花園馬拉喀什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