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跨三省九市,追回國家珍貴文物18件——隨州義地崗上的“國寶保衛(wèi)戰(zhàn)”

2023-04-19 19:22:33    來源:湖北日報

18萬平方米義地崗古墓群,是當?shù)厝丝谥小耙粓龃笥甓寄軟_出青銅器”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數(shù)十年間,覬覦文物的盜墓者如蠅蟲逐腥來此頻繁作案,隨州公安聯(lián)合文物主管部門人防物防層層織網(wǎng),高壓嚴打。


(資料圖片)

頻頻震懾之下,近年來,盜墓者作案手段更趨隱蔽,甚至用上“高科技”,看似風平浪靜的義地崗下暗流洶涌。

為了守護這些從歷史中走來的珍貴文物,隨州公安全力投入、主動出擊,打響一場場“國寶保衛(wèi)戰(zhàn)”。

義地崗上的“暗戰(zhàn)”

低矮平房與菜地、樹林交錯,窄路小巷四通八達,居民來往熙熙攘攘。如果沒有路旁圍墻上的文物保護宣傳標語提示,很難把這里和古墓群保護區(qū)聯(lián)系起來。

“這一片私房林立、住戶密集,人員構成十分復雜,盜墓者隱藏其中作案,很難被發(fā)現(xiàn)。”隨州市公安局曾都分局刑偵大隊民警肖浩指著鄰近路邊一處不起眼的民房說:“那戶就是從自家房間向下打洞盜掘文物的?!?/p>

偵辦盜掘文物案,難在一個“隱”字。

“作案地點隱蔽,嫌疑人喬裝隱藏。”曾都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魏巍在一線偵辦案件多年,他說,文物不會開口說話,盜掘案永遠沒有“報案人”,全靠民警和文保部門主動摸排、發(fā)現(xiàn)線索。

2020年6月中旬,日常巡邏人員在義地崗保護區(qū)的一處偏遠荒地里發(fā)現(xiàn)新土,立刻上報線索。辦案民警隨即展開排查,將近一個月的外來人員細細“過了一遍篩子”,4名建筑工人打扮、晝伏夜出的外地男子引起了民警注意。

深夜12點剛過,一輛外地牌照的汽車載著這伙“不速之客”悄無聲息地駛入一處奇怪的私房。這里原本用于通風采光、晾衣曬被的院子,被塑料篷布遮得嚴嚴實實。

6月28日凌晨,隨州市公安局周密部署,調(diào)集警力展開抓捕。設伏抓住外出傾倒新土的嫌疑人楊某后,民警順利敲開了盜掘現(xiàn)場的大門,兩個直徑一米多的盜洞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

通過突擊審訊,現(xiàn)場抓獲的7名犯罪嫌疑人分工明確,出資、勘探、開挖、販賣,是一伙盜掘倒賣的“老江湖”。已挖出的青銅戈、青銅劍、青銅簠、青銅盉等12件文物中,部分文物已被轉手,下落不明。

千里追寶“捉迷藏”

“義地崗出土文物以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青銅器為主,制作精美,不少都刻有銘文?!?/p>

隨州市博物館文物保管部主任包洪波介紹,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對于曾隨歷史研究意義重大,但在文物販子眼中卻成了“一字千金”的誘惑。

前些年破獲“5·8文物大案”追回了一件出土于義地崗的國家一級文物——“曾侯寶鼎”。上面的銘文證實,它的年代比著名的曾侯乙還早300年,填補了歷史研究的空白。而這件國寶卻被開出百萬高價,先后被轉賣6次,險些流失海外。

前車之鑒在此,辦案民警爭分奪秒尋找突破口,追查文物下落??刂谱〉官u文物鏈上的幾名關鍵嫌疑人后,辦案民警“順藤摸瓜”,得知這批文物已被轉手給文物販子“瘦子”,而他也正四處流竄,尋找買家,伺機出手。

2020年盛夏時節(jié),一場“捉迷藏式”的追寶行動在湖北、陜西、河南間輾轉進行。

“為了躲避追查,文物販子通常不會選在文物出土地進行交易。”曾都分局刑偵大隊民警靳凱和10余名辦案民警行程2000余公里,日夜驅(qū)車追蹤形跡狡猾的“瘦子”。

2020年7月18日,湖北十堰的一處公園邊,車流密集、行人如織。一輛黑色轎車緩緩拐進一條岔路,“瘦子”攜帶文物準備交易,一早埋伏在此的民警迅速沖出將其和同伙制服,人贓并獲。

打擊盜墓不“手軟”

走進隨州博物館,“追回的寶藏——隨州公安追繳文物特展”展廳內(nèi),收繳的盜墓工具之多和追回的文物之精美,讓游客感慨不已。

今年3月31日,隨州市公安局曾都分局將近三年來偵破文物犯罪案件中,追回的部分涉案文物正式移交隨州市博物館,供研究和展覽使用。

此次移交26件文物中,有珍貴文物18件(套),一般文物8件(套),其中9件為國家一級文物,文物年代涵蓋西周、春秋、隋唐和宋代。

在這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見到了從義地崗盜掘、被倒賣兩手的一級文物青銅簠和青銅盉。青綠色的銅銹下,“曾”字銘文清晰可見,與現(xiàn)代漢字幾乎無異。

如今,盜掘它們的“幕后黑手”已紛紛落網(wǎng)。主犯萬某、劉某、徐某均被判處十至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他犯罪嫌疑人也被判處二至八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曾都公安分局副局長庹忠泰介紹,此次移交文物涉案5起,跨三省九市抓獲犯罪嫌疑人25名,是隨州市近年來在打擊文物犯罪中,追回文物數(shù)量最多、抓獲人員最多、判刑最重的文物案件。

(文中部分人員采用化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鈺楊 通訊員 馬艷 覃言)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