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每日熱聞!非遺需要“文火慢燉”

2023-06-01 09:09:30    來源:湖北日報


【資料圖】

□ 湖北日報評論員 程曼詩

近日,本報報道《新匠人接棒老手藝 非遺從“活起來” 到“潮起來”》,聚焦市場轉向、時尚更迭中的非遺傳承。

提到非遺,很多人想到的第一個詞都是“稀缺”。過去,慢工出細活,能工巧匠擇一事,終一生,千錘百煉、精雕細琢,化腐朽為神奇,讓生活變得藝術。市場化浪潮下,很多沉淀了時光味道、鐫刻著歷史基因的老手藝越來越少。非遺手藝的傳承,是讓傳承者埋頭做自己的作品就好,還是應該進一步擴大產量、培育市場?非遺的未來在哪里,始終是傳承中不可回避的話題。

非遺并不是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而在探索非遺文化與市場接軌、做好非遺的活化與傳承這一過程中,一些非遺文化項目成為商業(yè)資源,雖然“花樣破圈”,但同時也消解了部分稀缺、專注、精心。有的項目商業(yè)氣息濃厚、匠人精神稀薄,看似在延續(xù),實則在斷裂。讓非遺技藝煥發(fā)更旺盛的生命力,在傳承與發(fā)揚的同時,更要守住那一份“匠心”。

“匠心”如老火靚湯,需要文火慢燉,慢慢熬,才更有韻味。熬,是漫長的,甚至是苦澀的,而支撐熬下去的精神動力,往往來自于內心的信念和希望。繼承與守護,創(chuàng)新與弘揚,不僅要護其貌、美其顏,更重要的是要揚其韻、鑄其魂,這其中更多的是要在“熬”上下功夫。無論外界如何喧囂,時光如何流轉,那些巧奪天工的作品,就如同大浪淘盡后的一粒粒金砂。嗜之越篤,技巧越工,盡心盡力把“工匠精神”發(fā)揮到極致,在老手藝的傳承中竭其心智、窮其工力,才會讓老物件穩(wěn)穩(wěn)地托住人們留戀的那份情懷、那份責任。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