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國際 >

當前速看:【青春匠心】聶霖:茶鄉(xiāng)“后浪” 匠心做好茶

2022-12-13 12:03:24    來源:央視網(wǎng)

央視網(wǎng)消息:青春點亮夢想,匠心傳承文化。從今天開始,《晚間新聞》系列報道“青春匠心”將關注那些用精湛手藝留住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的年輕人。他們的年齡多在二十幾歲,但已經(jīng)是各自所在領域的能工巧匠。前不久,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茶香飄世界,葉葉匠人心。今天,我們就到福建武夷山認識一位制茶人,他是90后年輕人,以一片片葉子,征服千萬人的味蕾。

初冬的武夷山,正是武夷巖茶焙火的季節(jié),這是武夷巖茶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在炭與火的交融中茶香慢慢形成并穩(wěn)定下來。

制茶師 聶霖:我父親帶我第一次到他的好友的茶廠是07年的時候,我才知道我們一片樹葉原來這么神奇,我從那以后我就深深的感覺迷戀上了武夷巖茶的生產加工的技藝。


【資料圖】

93年出生的聶霖是土生土生的武夷山人,16歲那年正式拜師入門武夷巖茶手工制作技藝,傳統(tǒng)的手工制茶工藝講究,有著采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十多道工序。

拿炒青工藝來說,面對溫度高達260到280攝氏度的炒鍋,茶人們往往要來回翻炒。

制茶師 聶霖:通過我們的雙手去進行反復的炒揉,尤其是剛開始學,一個不注意,手就會貼到我們的鍋面,一貼就是一層皮。

但對茶人們而言,最苦的還不是炒青,是搖青。每一個制茶季,通宵搖青不能停。這也是每一位年輕制茶人邁入這一行業(yè)的必修課。

制茶師 聶霖:搖青有點類似于我們武術里面的扎馬步,它是我們武夷巖茶傳統(tǒng)手工制作技藝的基本功,它是需要以鮮葉與鮮葉之間的碰撞,讓茶葉摩擦導致直到花香形成。

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劉安興:實際上真正做一泡好茶的時候,它不再是做茶,你會更覺得會像是在做一個藝術品。搖青的那種茶葉在篩子上,這種通過我們的技藝的這種搖動,好像插在篩子上跳舞的那種美感。

經(jīng)過十幾年的打磨,聶霖獲得了眾多證書和獎杯。2019年,獲評“制茶工程師”職稱。而作為新生代制茶人,聶霖更善于敏銳地嗅到商機,并將制茶技術加以創(chuàng)新。

制茶師 聶霖:很多的青年的這種愛茶人士,他們喜歡傳統(tǒng)的香和鮮爽度,我們有做了些許的一些改動,就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如何能迎向市場,讓我們的客戶能分享到他們比較喜歡的一杯好茶。

一方庭院,一片天地,一杯好茶,一段人生。鐘靈毓秀的武夷山水賦予了一片樹葉新的生命力,而這片神奇樹葉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

制茶師 聶霖:在我們百姓生活當中有那么一句話叫寧可三餐無肉,不可一日無茶。整個飲茶的氛圍已經(jīng)深深地融入到了我們武夷山人的血液當中。

“禮承人情,茶暖人心”,茶,承載了自古以來中國人的待客之道,杜耒在《寒夜》中寫到,“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一杯清香的茶里,藏著文化、情感和哲理,回味無窮。 聶霖這一代年輕制茶人,不但要堅守這份傳承,還要給傳統(tǒng)制茶加入現(xiàn)代化的活力。

制茶師 聶霖:未來我們茶青年將協(xié)同更多青年茶人,在產業(yè)發(fā)展的同時又相互陪伴成長,為茶文化、茶產業(yè)、茶科技統(tǒng)籌高質量發(fā)展注入青春力量。

如何讓武夷山區(qū)的一片葉子走向世界?答案就是,需要一雙聶霖那樣的手。制茶師說,做茶更像是在做一個藝術品,他們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因為用心,才能發(fā)現(xiàn)美;因為美,就能吸引著我們在自己的行當里越扎越深。炒茶講究一個火候,其實凡事都是這樣,火候到了,一切都會水到渠成。這也是聶霖的匠心密碼。

關鍵詞: 武夷巖茶 傳統(tǒng)文化 回味無窮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