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看熱訊:雞湯之城

2023-05-03 10:12:30    來源:楚天都市報


(資料圖)

□嚴輝文

很有一些年頭了,我沿著新施公路東向上班,車過倒水河大橋和新河加油站,總是會被某種持續(xù)的,從呼吸器官直“搗”消化器官,然后讓人一塌糊涂地被香味所侵擾。這,便是汪集香。

您可以想像,這片位于新洲區(qū)正中間,由倒水河與漲渡湖合抱而成的廣袤湖河平原,從地面到空中,都已被一種數代以來無盡飄揚的香味所環(huán)抱,成為了一種濃得化不開的小鎮(zhèn)符號。您不免要疑心老天爺也是偏心的,早已對大地進行了功能分區(qū)。比如這一片土地,是專門負責制造汪集香的。

多年前,新施公路是從現在的汪集正街穿過的。像那時所有的集鎮(zhèn)一樣,街道就是公路,公路就是街道。路邊搭起那些香霧氤氳的簡易棚子,是汪集湯最早的車間兼餐廳。我最初喝上汪集湯,已不能記得確切的緣由。當時,我們搭乘一輛搖搖晃晃的舊公共汽車恰好拋錨了,疲憊的中年司機打開引擎蓋,從煙霧蒸汽中冒出頭來,滿頭冒汗又很抱歉地說,得幾個小時才能修好。走過路過,豈容錯過?于是我有機會停駐,隨便走進了一間棚子,首次品嘗了汪集雞湯。

多年后,作為富裕起來的標志,眾多汪集雞湯店從正街那些簡易的棚子里,搬到了已經改線的新施公路沿線那些準徽派閣樓中。一家一家的雞湯店廳堂明亮,灶間旺火晝夜不息地熬煮著瓦罐中熱火朝天的富庶生活。雞、鴨、鴿子、牛、羊、豬、魚,凡物皆可入湯,凡湯都洋溢著不可方物難以仿制的汪集香。我有時徜徉其間,享受著傳統(tǒng)煨湯文明的集大成,總是在大快朵頤之余,恍覺自己進入了一個童話般煨湯博物館。可以想見,汪集作為一個集鎮(zhèn),開始了朝向一座平原小城轉型的嬗變。

2019年,汪集開展了一個全國性的“我愛汪集”征文,我受邀陪同來自全國各地文學界的評委和獲獎者。好客的汪集人當然要用汪集味道招待文朋詩友。席間,一位清麗的女詩人對每一道菜都不吝贊美之詞。出于身材管理的需要,她聲稱從不喝湯,卻為汪集土雞湯破了戒??此w瘦的模樣,我們也相信她從不吃大塊的結實肉,這次除了喝湯,她還很意外地兼愛上了壯實的燒鴨腿。一邊吃還不忘一邊開玩笑說,汪集要對她驟增的體重負責。這也罷了,畢竟汪集雞湯、陶河炒鴨名氣太大了,誰不想嘗試一下呢。一位男作家顯然是有過童年挨餓記憶的,反復問煎得金黃透亮的米豆腐的成分,得知竟然是碎米粉做的,半信半疑了好半天,才說出一句話,米做的菜怎么可以這么誘人?經歷過吃大米咽小米年代,并聲稱從此下輩子也要做“肉食動物”的他,把一盤米豆腐獨享了半盤,連聲叫好,大呼:何不再上一份?一位更年輕的女詩人,天生受不了茼蒿的怪味,當我們正準備換一種蔬菜的時候,她卻在誤食了第一口茼蒿之后,不忍停箸,連吃幾口后,吟出一句:因為汪集愛上了新鮮茼蒿。

每道菜都香到骨子里。外地作家詩人們,問我們,這是哪里請來的大廚?用獨特作料這么香?

我開玩笑說,你們不知道嗎?我們發(fā)明了一種作料叫“汪集香”。

這時,送菜出來的店老板老實交待,汪集人開店不需要請廚師,也很少用市面上的作料,就跟你們這群人摸到一個都會寫詩一樣,我們汪集人摸到一個就是無師自通的大廚。

汪集人天性中擁有一種醇厚敦實的哲學,應用于種菜、養(yǎng)殖、烹飪,于是天生會燉制土雞湯,炒制板鴨,加工諸如此類的土菜。而這種哲學的功效恐怕遠不止于這些形而下的食物,汪集香能穿越時空,持續(xù)紅火數十年,或許不能簡單歸結為偶然的飲食文化現象。這些年,汪集出現了數個中國道德模范候選人以及中國好人榜入選者,或許更加豐富了屬于這片土地的汪集香。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