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大學之門,更是開放之門_當前動態(tài)

2023-07-04 08:31:25    來源:湖北日報


【資料圖】

□ 湖北日報評論員 余姝滿

閱讀提要

大學不應該拒人于校門之外,而是應與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相交相融。大學之門不能一關了之,也不是一開了之。大學校園的門怎么開、開多大、開到什么程度,要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去一步步“打開”。

近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發(fā)布恢復校園參觀的公告,自7月8日起,對社會公眾開放暑期校園參觀。此外,武漢大學發(fā)布通知,社會公眾入校參訪采取預約方式,預約系統(tǒng)從2023年7月8日起試運行。

大學之門不是封閉之門。當前,一些大學校園的大門不盡開放,社會公眾入校要么吃“閉門羹”,要么得給黃?!案顿M”。“黃?!睓M行背后,一方面,包含社會公眾對高校開放的期待;另一方面,你一“閉”了之,需求又在,就會滋生一些鉆空子的“花樣”。疫情帶來的“大門緊閉”因特殊情況而出現(xiàn),從長時段來看,這仍然只是“例外”。既然是“例外”,它就有時間期限,應該隨著公眾生活、社會運轉逐步恢復正常時,回歸其本來的狀態(tài)。

我國絕大多數(shù)大學都是公立性質,是利用公共資源建立起來的。大學的開放,不只是物理意義上的,也是精神意義上的。現(xiàn)實中,一些大學成為一座城市的著名地標,有的以櫻花聞名遐邇,有的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有的建筑精美、文化深厚,這些都讓人們心向往之。

大學不應該拒人于校門之外,而是應與社會公眾的日常生活相交相融。打開物理意義上的“大門”,開放體育場,讓更多的市民朋友可以在綠茵場上馳騁、在籃球場上跳躍;提供可以乘涼的綠地,一家老少在校園里逛一逛、看一看之余,也可以坐著歇歇腳、嘮嘮嗑。從精神意義上來看,不少大學作為學術與思想高地,歷史悠久、底蘊深積。游客、市民慕名而來,漫步于校園之中,或與一座偉人的雕像相遇,或與一座古老的建筑邂逅,或與正在討論學術問題的學生們擦肩而過,這樣的文化熏陶、精神洗禮,能讓大學的內在精神氣質和品格,在和社會公眾的“親密接觸”中,如漣漪激蕩。

大學開放是考驗高校管理能力的“試金石”。關于大學開放的討論中,有一種擔憂一直存在,那就是安全和秩序問題。比如,少數(shù)游客純粹把高校當成景點,有的大聲喧嘩干擾教學環(huán)境,有的蜂擁而至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亂丟垃圾破壞校園設施。教學秩序如何維護?校園安全如何保障?從管理的角度出發(fā),大學之門不能一關了之,也不是一開了之。大學校園的門怎么開、開多大、開到什么程度,要結合高校的實際情況去一步步“打開”。從參訪的角度出發(fā),帶著文明素養(yǎng)走進打開的大學之門,不是過分要求,而是一種應有的自覺和習慣。從城市的角度出發(fā),日常情況下,學校管理服務和參訪行為之間,有彼此照應、動態(tài)調適的廣闊空間,人流量在特殊時間節(jié)點變大等場景下,則需要以城市之名為相依相伴的學校助一份力,為城有佳美、人來玩賞添一份暖。

總的來說,大學之門打開還是封閉,顯現(xiàn)其是否有一種讓人親近大學、熏沐文風的格局,見器局大小、見胸襟寬窄。不固步自封、不與社會脫節(jié),在開放中更好地融入人們的出行圈、生活圈,回饋社會、反哺大眾,風物長宜放眼量。

關鍵詞: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