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要聞 >

荊楚好老師群星計劃|追尋教育理想 永葆教育初心——記監(jiān)利市玉沙小學郭亞菊

2023-07-29 20:21:36    來源: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黃志剛

通訊員 李彥芳


(資料圖)

湖北省監(jiān)利市玉沙小學校長郭亞菊,從“做好一名教師”到“當好一名校長”,她為教育事業(yè)已經(jīng)辛勤耕耘了33年。青春散去,熱愛不減,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擇一事,忠一生”。

給學生受用一生的課堂

郭亞菊愛“上課”,這是同事們眾所周知的事,只要走進她的課堂,無不被她的投入與熱情所感染。

在她的課堂上,“爭論”是常有的事,為著文中的某一個觀點、某一句話,學生各執(zhí)己見,妙語連珠,宛如一場小型辯論賽。

面對這樣的情況,她從不急于制止,也不急于糾正,而是時不時地插入到辯論中,引導學生從文本走向生活,盡情挖掘學生自身經(jīng)歷與個人體驗,將看待問題的第三視角轉化為第一視角。她常說,孩子們學會了“設身處地”,也就懂得了仁善。

郭亞菊與孩子們互動

學生們都喜歡上郭亞菊的語文課。她任教的四(2)班有一位叫李霞的學生,因為意外摔傷了腿,醫(yī)生說至少要居家休息兩個星期,李霞聽了急得直哭,堅持要忍痛去學校上課。

郭亞菊知道這個情況后,每天晚上都去為李霞補習一個小時的功課,班上的同學在郭老師的感召下,也自發(fā)來到李霞家,幫她補習其他學科。

備受關愛的李霞在受傷期間,各門功課不僅沒有落下,還進步了不少。這件事過后,郭亞菊趁機在班上召開了一次“愛在我們班集體”的主題班會,從那天起,四(2)班有了一條新的班級約定,只要有同學因為生病請假,孩子們就輪流去幫助補課,這個約定也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支持。

“教課,就是生命在歌唱”,這是郭亞菊的同事于漪常說的一句話,也是郭亞菊在課堂上的真實感受:每一次走上講臺,她都感受到精神在綻放,生命在歌唱。

擔任校長后,郭亞菊改教閱讀課,雖然總是因為各種事務需要調(diào)整上課時間,也常常被學生追問什么時候上閱讀課,但她從未想過放下自己鐘愛的課堂。

今年,在監(jiān)利市“好老師就在我們身邊”尋訪活動中,郭亞菊的名字在多篇訪談故事中出現(xiàn),這些訪談者有的剛走上工作崗位,有的已經(jīng)為人父母,雖然他們離開小學已經(jīng)多年,但郭亞菊的身影一直在她們心里留存。

給教師幸福成長的空間

2006年,郭亞菊接任玉沙小學副校長一職,分管學校教育科研、教師培訓。

201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出臺,郭亞菊憑著敏銳的教育嗅覺摸索出“合作·分享”課堂模式,并制定了“骨干引路——學科推行——整體提升”的分步走工作思路。

她是玉小課改的方向標,也是主心骨。老師們不明白“合作·分享”式的教學到底應該怎么設計,她就親自上場作示范課,老師們課堂上遇到疑惑點,她隨時進班指導,在大家心中,她既為友,亦為“師”。

2017年春,荊州市首屆小學語文素養(yǎng)大賽比賽在即,而代表全縣參加比賽的該校青年教師姚理志仍一籌莫展。

出差在外的郭亞菊每天三個電話詢問備賽情況,一講就是半小時。出差回來后,她顧不上回家,第一時間找到姚老師,從課外到課內(nèi)、從理念到方法,幫助她樹立信心理清思路:備課磨課重在“實”;才藝展示重在“能”;問題答辯重在“理”。

郭亞菊在聽青年老師講課

此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郭亞菊陪同磨課,精心點撥,姚老師終于找到了感覺,試教效果一次比一次好。

比賽的前一天晚上,姚老師感覺特別緊張,給郭亞菊打電話聊了聊。郭亞菊掛完電話,立即讓丈夫驅車一個多小時把她送到荊州,她陪同姚老師到荊州古城的小石板路上散步,講笑話、拉家常,聊自己當年參加省市教學比賽的那些事……硬是讓姚老師一臉輕松,回去睡了個好覺。

第二天姚老師從容走上賽場,面對上千聽課老師收放自如贏得滿堂喝彩,拿到了“賽課教學”及“粉筆字書寫”兩個一等獎。臺下全程觀看的郭亞菊臉上滿是欣慰和自豪。

在追求專業(yè)發(fā)展的路上,郭亞菊從不停歇,她以身示范,潛心教研,不僅自己迅速成長為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也引領一大批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成為監(jiān)利名師、荊州名師、湖北名師。

給學校涵載萬物的內(nèi)核

2017年6月,郭亞菊當選為監(jiān)利市玉沙小學校長。玉沙小學一直是監(jiān)利市窗口學校,而作為一所優(yōu)質(zhì)學校的校長,任期內(nèi)自己能給學校留下些什么呢?這是郭亞菊常常思考的問題。

有著多年管理經(jīng)驗的郭亞菊深知,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與精神,是學校育人的強有力推手,她毅然奔向了“文化興校”的新征程。

任校長六年間,她做了三件事:一是定位文化內(nèi)涵,二是完善文化體系,三是落實文化塑形。這三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但她堅信: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文化興校的落腳點在培養(yǎng)“人”,既培養(yǎng)教師也培養(yǎng)學生。2021年初,在郭亞菊的精心籌劃下,玉沙小學教師版“琢玉論壇”全新上線,講黨史+學楷模+論教學+秀才藝的展示模式,給各教研組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

郭亞菊心中也有些忐忑,為了打好第一戰(zhàn),她全程參與一年級語文教研組的論壇籌備工作中,出謀劃策,精選內(nèi)容,修改稿件,直到展示現(xiàn)場掌聲雷動,她才放下心來。十四期琢玉論壇,無數(shù)個精彩瞬間,郭亞菊引領教師們在聆聽與分享中“正德、正知、正行”,爭做“三正”如玉教師。

郭亞菊與孩子們在一起

為了落實培養(yǎng)“仁、義、智、勇、潔”的如玉少年這一育人目標,郭亞菊與校委會成員多方斟酌與試驗,開設了讀書節(jié)、運動節(jié)、藝術節(jié)、創(chuàng)客節(jié)和手工、書畫、樂器、籃球、編程等十多項校本課程,郭亞菊呼吁校園活動全員參與,讓每個孩子都有體驗、有感受、有成長。

讀書節(jié)之“玉見·書市”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大家逛一逛、淘一淘,幾塊錢就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書籍。但學校還有很多孩子是留守兒童,也有的孩子家境困難,可能無法參與活動,郭亞菊考慮到這一點,她提前置換了零錢,孩子們用一篇作文或是一幅書畫作品便可兌換。活動過后,她收到了很多同學自發(fā)書寫的感謝信,孩子們的稚嫩的言辭令她動容,也更加堅定了她行走的方向。

玉文化的浸潤,讓成熟的玉沙小學更加靚麗。教師人人以“如玉教師”身份自省、求進、向上,學生人人以“如玉少年”稱號為榮,并為之不懈努力。玉文化深深扎根在這片土壤中,繁衍生息,滋養(yǎng)少年。

33年,郭亞菊作為一名深耕課堂的教育老兵,改變的是崗位,是看待教育的視角,不變的,是她對教育的忠誠與初心。

關鍵詞:

相關閱讀